Back

四象限理论的再回首

再读四象限理论,又有了一些新的体悟。

四象限理论是我早就了解的时间管理工具之一了,在本科的时候使用一个工具简单实践过,但是当时效果并没有显现出来。这次读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作者也提到了四象限理论(或许本就是这本书里提出来的?毕竟它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),但是这次是在“要事第一”这个习惯中提出来的。重读四象限法则,结合相应的背景,我似乎又有了新的体会。

四象限法则,我以前一直是把它当作“术”,认为只是根据任务等级进行划分,而且其实划分的尺度也较难掌握。这次,我发现四象限理论也可称为“道”,也就是它也是能够指引/指导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做出正确的抉择、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。

过去,事情来了,我把它分门别类放到四象限当中,然后呢?好像到底怎么做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。实际上,四象限理论+要事第一的习惯,指引我们去做的事,是“重要且不紧急”的事情,这样的事情才是一个“高效能人士”平时在做的主要的类型。不重要的事情,无论紧急不紧急,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,可以推却可以分派,此类事情多做无益,徒然浪费精力和时间,并且容易让自己陷入“我很忙碌,我今天过得很充实”的错觉当中。而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,除了一小部分的确紧急临时发生的之外,其实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从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中转换而来的。没错,四象限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而非一成不变。随着你的角色、视角的转变,重要和不重要可能会发生改变;而随着时间的推进,不紧急的事情可能也会变成紧急。如果我们过度专注不重要的事情、重要且紧急的事情,那么你会发现很多原来的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,也会变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。最后你会发现,你永远处于不断应付各种紧急事情的境地,到处救火,疲于奔命。然而如果按照真正的四象限理论,如果你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上,那么你就可以防患于未然,在事情还没有变成紧急状态的时候,就已经准备完成。这种不焦不燥,万事尽在掌握的感觉,也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目标。

话说回来,术与道,我还是更倾向于道,单纯的没有理论支撑的术,只是无根之木罢了。有了道,术便可以信手拈来。

要事第一,关注重要且不紧急,未雨绸缪,方为上策。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ND 4.0